532天!1.5万多公里!出差南极是什么体验?

2022-05-17 11:16:45 中国路面机械网
上一张
  • 4月26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上海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收官。作为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的柳工技术专家廖育联、韦苏彬也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结束了长达532天的南极之旅。
  • 	“欢迎南极勇士回家!”5月14日上午10点25分,在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为两位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办公楼前,廖育联的妻子抱着儿子早早开始等待,“他出发的时候,二宝才几个月,现在都快两周岁了。”
  • https://news-static.lmjx.net/upload/upfs/202205/17/1080w720hf_1652757419059180.jpg!1024x1024.jpg
  • 5月15日,来自柳州柳工挖掘有限公司的韦苏彬也已返回柳州与家人团聚。
  • https://news-static.lmjx.net/upload/upfs/202205/17/1080w498hf_1652757419422376.jpg!1024x1024.jpg
  • 作为考察队的车辆机械师,廖育联、韦苏彬分别负责中山站、长城站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与保养。在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下,这些工作半点马虎不得。“在极端工况下作业,既是对产品品质的检验,同时也是柳工与国际品牌的较量。”廖育联说。
  • 	2021年11月5日,柳工大型挖掘机、大型矿卡首次登陆南极,“大国重器”再显担当。其中,柳工956EHD挖掘机是迄今为止参与中国南极科考吨位最大的挖掘机。针对南极的特殊环境,柳工还特别研发加装了低温包,以应对低温、强风、干燥等极端条件,作业功能也进行全面升级。
  • https://news-static.lmjx.net/upload/upfs/202205/17/1080w540hf_1652757419521472.jpg!1024x1024.jpg
  • 南极科考,考验的不仅是是设备,还有人,这是一道关乎身体、心理的多维度考题。“中山站平均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风吹过来像刀子在刮,紫外线还特别强。”廖育联说,队员们外出要涂抹防晒霜,戴上面罩、防护眼镜。仅是把挖掘机从中山站开到10多公里外位于冰盖上的出发基地,就耗时3小时,更别说那些需要位移的设备,一个锁扣有的就有几十斤重......
  • https://news-static.lmjx.net/upload/upfs/202205/17/1080w540hf_1652757419622096.jpg!1024x1024.jpg
  • “自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国科考队员奔向地球最南端。五星红旗一直在南极飘扬,见证着祖国的不断崛起、不断强大,向世界宣示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中国能力。”每每想到这些,廖育联倍感骄傲和自豪。
  • 	为期532天的科考之旅中,廖育联、韦苏彬把青春与梦想、奋斗与荣光,书写在了距离祖国1.5万多公里的冰天雪地里。
  • 	作为中国极地科考使用种类、数量(台套)最多的工程机械品牌,柳工已连续十四载助力国家极地科考事业,先后提供了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滑移装载机、登高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和二十余名工程师参与极地科考事业。
  • 	一起回顾柳工助力极地科考十四载历程
  • 	2008
  • 	11月
  • https://news-static.lmjx.net/upload/upfs/202205/17/1080w810hf_1652757419837960.jpg!1024x1024.jpg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