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上蔡县公路养护战线上,活跃着一对父子养护工杨建峰、杨兵!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年6月24日,在驻马店干线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激烈赛场上,他们父子和参赛队员的奋勇拼搏,上蔡县代表队荣获了集体二等奖。而杨建峰父子在为上蔡县代表队争光的同时,更为比赛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全市乃至全省养护战线传为佳话。
有一种奉献叫坚守。杨建锋今年54岁,17岁高中毕业后,先后在遂平县和兴道班、汝南县公路段干了八年养护工。因能吃苦耐劳,表现突出,1995年到上蔡县公路局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养护工。经过多年的努力付出和对养护生产工作热爱,2012年起担任公路挖补队队长,管养上蔡县国省干线公路170公里的小修保养作业。近四十年来,酷热难耐的夏季,杨建峰和其他养护工一样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坚守岗位;寒风刺骨的冬季,他们顶风冒雪,清除积雪;多少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变化的是公路越变越美了,不变的是他们穿着一身橘红色服装的身影,养路工们用这样的奉献守护着群众的安全出行。不完全统计,杨建峰所在的挖补队累计完成路面坑槽修补5万平方米,保障了上蔡县境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
有一种情怀叫传承。杨兵是杨建峰的儿子,今年30岁,毕业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毕业后本立志去大城市闯一番事业,且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成功在陕西榆林市胜捷石油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晋城煤层气开采公司任职。对于为何选择养护工这个职业?杨兵坦言:在外地工作时每次与父亲通电话,都要接受父亲让我回家奉献的亲情教育。童年的记忆里,父亲上班的院子里堆满了石子。一到夏天,父亲就和那些叔叔、伯伯们流淌着汗水用小推车把石子推到一个熬着沥青的大锅旁边,再把石子铲进大锅里搅来搅去,乐此不疲。然后,石子就变成了油光黑亮冒着热气的沥青拌合料装上车运到路上。从小耳濡目染注定了杨兵这辈子要和公路结下不解之缘。杨兵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经常可以跟着父亲上路玩耍;杨兵的童年也是苦恼的,从小身体不太好的他,生了病陪在身边的只有母亲,好像父亲需要守护的,就只有他所管养的公路。
在父亲的劝说下,2015年杨兵返回家乡,跟随父亲在上蔡县畅通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挖补队工作,并担任路面坑槽修补压路机驾驶员。为了学好、干好父亲传承的公路养护工作,杨兵自我加压,自费报考了驻马店黄淮学院土木工程系函授班,同时认真学习养护道班统计理论知识和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以及桥梁经常性检查工作。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月都要跑一遍所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实地勘察路面、路基、桥涵、沿线设施等一些公路病害及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维修计划,排除安全隐患。通过努力,杨兵于2018年晋级助理工程师职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养护工。
7月初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在S223上蔡县邵店段的路面上,杨建峰父子两人正在进行坑槽挖补作业。伴随着切割机的轰鸣声,杨建峰那历经岁月风霜黝黑的脸上溅满了灰尘,杨兵的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天热我们早上趁凉快进行坑槽挖补。”“父亲长期的劳累留下了腰椎劳损的毛病,工作时间长了,就疼痛不止。”挖补作业间隙,记者与杨建锋父子两人聊了起来。原来,杨建峰负责管养的S223路段需要挖补作业,作为儿子,杨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尽一份孝心,杨兵主动帮父亲分担任务。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让我们为杨兵的孝心点赞,为他们父子的敬业精神点赞,为千千万万公路养护工点赞。
面对记者采访,杨兵说:“刚上班时,父亲说养好公路是你的工作,更是你的事业。如果本职工作做不好,你拿什么肯定你的价值。”没有绚丽深奥的词句,杨建峰的话却给杨兵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刨坑种树、绿化修剪、修缮挡墙、挖补坑槽……在170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上,凝聚着上蔡县公路养护工的汗水和付出。如今,杨建锋明年该退休了,杨兵已经融入了公路大家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公路人。
在上蔡县公路养护战线上,像杨建峰和杨兵父子的养护工还有很多,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无怨无悔;他们乐观向上,朴实无华。他们拿起养护工具每天穿梭在170公里的公路上,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和担当,用公路人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甘肃网6月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近日,甘肃、四川、陕西三省毗邻省际公路养护单位在陇南碧口镇召开甘川陕毗邻省际公。
为进一步提升路容路貌,4月7日-9日,铜山公路养护部门组织养护人员对辖区206国道、104国道、311国道、252省道、324省道的交安附属设施进行。
结合南方春季的气度和天气特点,尤其是安化县今年春季雨水多,山区道路养护难度大,山体容易出现塌方落石、水沟排水饱和等现像,安化县建设。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文件,对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四个一模式先进经验予以全国推广,供各地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公路管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