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据了解,2019年,青岛市乡村振兴综合考核及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四好农村路、生活污水治理等单项考核均获全省第一,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本市召开。
本市坚持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农村改厕方面,青岛市实施农村厕所“4+N”方式规范升级,推动农村改厕建设规范化、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管理精细化,全市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91.1万座,普及率95%; 300户以上村庄建设公厕707个,普及率54.2%;建成管护服务站100个、粪污处理设施30处。7个涉农区市全面建设改厕智能管护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粪污抽取、运输、处置全过程监控,实现后续管护智能化、可视化。大力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建立了区市统筹、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按照100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员2.5万人,累计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7座、镇级中转站210座,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实施常态化巡查排查制度,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4个。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9.8%,133 个村庄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同时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治理实施方案,采取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因地分散处理等模式,全市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1861个村庄,治理率34. 7%。日处理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运行监测。
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也是能明显感受到的。本市坚持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工程,按照片区化规划、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的思路,每年建设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0个,直接惠及农民群众39.1万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1个。坚持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村居“三美同建”,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率达到24.31%,实施20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清洁村庄行动,以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清理农业废弃物、改变卫生习惯“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全面发起了“百镇千村万巷”环境整治系列战役,累计发动70余万人次参与,清理积存垃圾28万吨、农业废弃物4万吨,整治河塘9千个,拆除私搭乱建1万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建设标准地膜示范区11万亩,示范区内当季残膜回收率达到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建设养护农村公路2383公里。按照“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标准,去年以来已实施1476个村庄通户道路硬化,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村庄通户道路硬化。还开展“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编制《青岛市村庄绿化导则》,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30. 4%,新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3个、省级森林乡镇11个、省级森林村居95个。
为保障这项工作长期高效推进,本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9年市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改厕、通户道路硬化等资金5.66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3亿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自筹2.0488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5%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市场化运作。
6月份以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赴即墨区和黄岛区实地察看了部分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和美丽庭院建设现场,展开多种形式的走访、调研、座谈。委员会认为,要在规划、资金投入、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持续推进工作,同时提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多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建议,优先解决群众呼声较高、条件相对成熟的问题,杜绝工作冒进倾向和层层压任务应付检查的简单化做法,真正把好事办好,建议要顺应发展规律,要引导农民支持和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文来自半岛官网)
中国甘肃网6月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近日,甘肃、四川、陕西三省毗邻省际公路养护单位在陇南碧口镇召开甘川陕毗邻省际公。
为进一步提升路容路貌,4月7日-9日,铜山公路养护部门组织养护人员对辖区206国道、104国道、311国道、252省道、324省道的交安附属设施进行。
结合南方春季的气度和天气特点,尤其是安化县今年春季雨水多,山区道路养护难度大,山体容易出现塌方落石、水沟排水饱和等现像,安化县建设。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文件,对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四个一模式先进经验予以全国推广,供各地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公路管理机。